逐艳金庸群芳(224)

  李军晰暗里哀叹,不偏不倚恭谨回答。

  “善哉!善者从之,不善去之。依善据德,去芜存精。学之一道,东邪得其中窍门矣。”

  程老夫子击节赞叹。不得不说在众多蒙昧小儿中有一个思维敏捷、见识独特之学生,实是令人赏心悦目之事。

  不过,这个小是个天才不错,但是经常把他气得半死,程成有一次引用张载的学说:“金铁有时而腐,山岳有时而摧,凡有形之物即易坏,惟太虚无动摇,故为至实。”

  这小子驳道:“太虚无形,手触不到,眼瞧不见,你怎知太虚无动摇?有何证之?”

  按张载说的太虚无形,为气之本体,那么既是无形,你又怎么知道太虚无动摇呢?这个疑问将程成问到哑口无言。追究起来正如“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?”

  之类哲语,只能博人一笑。

  又有一次说到宋真宗的名言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!”

  这小子嗤笑道:“没出息的男人,有本事就去赚大钱娶美人,一头钻在书里意,没有比这更龌龊无能的事了!”

  此语让各学子闻之喷饭。“表面疯言疯语,实际暗含道理。”

  程成也不生气,二十点头称赞:“此子有东晋遗风。”

  老夫子鲜少赞人,说此一语可谓罕见。

  话说汉魏以后儒、道、释三家的鼎立与论争,儒家强调以“经世致用”批评佛家、道家的空无与玄虚,提倡实有与实用。在北宋时期,二程创立的“洛学”一派,更以提倡儒学“经世致用”的传统,反对空疏玄理无用为己任。这个便是最终在南宋成形的“理学”的来由。

  由于强调实用的绰头,后来理学最终成为中国儒家的主流思想。只可惜这个理是儒士们埋头苦思,借用佛道学说延伸出来的哲学。对于实际而言,仍然过于玄,并且也不将算术、工匠的知识囊括在内,最后只能用在哲学上,而根本无法为后世发展的根源“自然学科”提供足够的土壤。

  也就是说理学在实用性上有其天生的局限性,这是一件很独特很悲哀的文化现象。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,在清朝之前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,可是偏偏就产生不了现代化科技的基础——自然学科。

  李军晰有时候认为,如果在这个理学未完全发展大成的时候,加以引导,抢占实用的名头,进一步发展实学,是否可以改变中国后世几百年动乱的命运。毕竟自然学科的动力在于繁荣的商业,反过来又推动了商业的繁荣。

 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顶峰朝代,它最受困扰的其实不是土地问题,而是在于商业经济的管理跟不上去。由历史可知,大宋本身虽有几次大内乱,但并没伤到筋骨,农民起义并非是大宋灭亡的主因。这样的经济条件下,如果有一套学说可以跟上商业的发展,说不定资本主义应运而生。

  一个很的想法!李军晰仍处在热血的年龄,他很有试试看的意愿。

  “小姐,听说这家自然居菜肴的味道可以和皇宫的御厨相比较了。不过最令人有趣的就是这个酒楼的酒保很奇怪。第一层的店小二是一些男的,第二层的雅座都是一些漂亮的侍女招待,而三楼设有不同的房间,他们叫包厢,还可以看到西湖的美景呢。很有趣的,听下人们说,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叫麻辣涮的菜肴了。小姐,您今天心情不好,奴婢看还不如到那里去看看。”

  苏州的西湖的美景是那样的令人流连忘返,不过对于生在西湖边,长在西湖边的人来说,这些都并不重要了,东西见多了,也就并不奇怪了。但三个月以来,临安的市斤贩卒,文人骚客却对这个自然居感到奇怪不已,不同的设置,不同的菜肴,不同的招待等等在这个南宋都城显得是那样的别致,同样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,这个自然居当然也就日进斗金了。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自然居的东家是谁,是男是女却是个谜。但这一切并不影响自然居那每天爆满的客人。这不又有人来了,而且还是位美丽的少妇。一身紫衣显的雍容华贵,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出生。

  美丽的少妇在侍女的带领下,缓缓的飘上了三楼,旁边那侍女连忙招呼旁边的女招待道:“快给我家小姐上些吃的来。”

  “风月无暗换旧遊,如梦空肠断……”

 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歌声,隐约的还有一阵男人的调笑声,从三楼望湖面看去,却见一巨大的舟船在湖面上游弋,旁边却没有任何船只,似乎象是在害怕什么。

  美丽少妇见状,微微叹了口气。脸色变的更差了。旁边的侍女怒道:“这个贾似道真是荒无耻,将来太子爷登基之后,一定叫他满门抄斩。”

  旁边紫衣少妇闻言,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,自己的丈夫自己当然了解,尽管当今皇帝对他要求很严,但天生的缺陷却不是说好就能好的。

  正在这时候,忽然有人叫了起来道:“太好了,李公子来了,今天来将【天龙八部】最后几章。”

  “真的,快去看看,我等的心急死了,哎呀,也不知道乔峰帮主怎么样了,那辽帝真不是东西!”

  “我到是很羡慕段誉啊,那么多美女。”

  “去,运起最好的是虚竹好波,哎,一个臭和尚竟然上了公主,我靠,可惜少林关闭了山门,不然我也去当和尚了。”

  少妇和侍女都是大为奇怪,这个所谓的李公子到底是谁?竟然让整个酒店都轰动了,向窗外望去,竟然很多人都急匆匆的赶来,侍女在少妇示意下,连忙跑去询问,接着那个被问的人道:“你们是外地来的吧?”

  “是的,这位大哥,那个李公子是谁呀?是说书人吗?”

  “哈哈,我就知道,除了外地人,那个会不知道李大公子之名!”

  其实要说苏州谁的名字最响,那么你可以不知道知府是谁,甚至可以不知道王爷是谁,但是却不能不知道知府公子的名头,作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,苏州拥有很多官员在这里栖息,只比临安[杭州]少一点,官衔比李军老子大的大有人在,不过所谓县官不如现管,李如龙可以说是最大的官,自然苏州很少有人不知道,可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如他的儿子李军,作为一个神童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,在九岁的时候参加乡试,成了有宋一代最年轻的秀才。

  不只是如此他还是苏州所有纨绔子弟的首领,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基本靠吼,的年代,李军除了晚上偷偷修炼武功外,其他的时间在家里自然呆不住,虽然在李府的生活开始过得逍遥自在。当怎么符合二十一世青年的性格,所以每天牵着家中看门驯养的大狼狗旺财,带着李进到城里闲逛,见到不爽的事就放狗咬人、下令打人,苏州的流氓混混几乎都被这个李公子整过。以至于到了后来,他们只要远远地听到“李公子巡街了”就会撒丫子开溜,躲得远远的。

 

 

第二部 004章美艳太子妃1

  李军缓缓吐出胸中浊气,一股温润清凉的感觉瞬理想间涌遍了全身,许逸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钻进了无数只蚂蚁一般,到处都是酸、麻、痒的感觉,呼吸也在刹那间顺畅了许多,心跳变得更加缓慢而有力。

  从左手小指开始,全身的骨骼都发出一阵噼啪的脆响声,肌肉一阵阵跳动,一股强大的力量感刹那间涌遍了全身,仿佛怎样都用不完一般。直到右手小指最后一个关节为止,仿佛一串鞭炮,声音里竟然透出一种金属相击的音色,在房间里形成了一缕悠悠的回响,李军眼中闪过一丝欢喜的神色,猛的战立了起来,几乎要仰天长啸!不过估计到会把还在睡觉的父母吵醒,李军强忍了下来,欢喜的自语道:“又是一个七年过去了,我的金钟罩终于修炼到了第七层巅峰,由外而内产生的雄厚真气,足够我修炼《九阴真经》中易筋锻骨篇的第一重。全身内力全数转化成为九阴真气,金钟罩终于修炼到了第十重了!”

  七年的时间让李军看上去也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。身形几近完美,完美的三角肌和结实的腰肌将他的上身衬成一个倒三角,但是却毫无文学臃肿膨胀之感。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宝剑,锋利无比。眼中精光闪闪,让人无法逼视。举手投足中透着一股张力和弹性,仿佛一头随时准备爆发捕食的猎豹。

  在【九阴真经】下卷中,有一篇易筋锻骨篇,能够通过外功修炼,练就与九阴真经武学配套得内功,只不过,如果没有本身玄门内功的修为,就要把外功修炼到由外而内,内劲自生的地步。可是前世江湖中修行外门功夫的人成千上万,真正能够达到这一步的,仅有北丐洪七公一人而已。

  当年黄药师要梅超风夫妇分运别修炼他改良过的金钟罩和铁布衫,只怕也是存了走这条路的心思,只是他们两个资质不济,最后也没有完成这一步。用服毒的方式逼连内功,得到的真气,和九阴真经完全不合,虽然可以加强九阴白骨爪合摧心掌的威力,却无法运用于易筋锻骨篇的修炼。

  在江湖中人眼中《金钟罩》不过是一门练了后只是挨打不疼的功夫,而且面对内家高手几乎没有用处,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的想法,金钟罩为硬功外壮,属阳刚之劲,兼内壮之劲,为七十二艺硬功中最要之功夫,其练法稍繁难。

  易学难精!

  这是李军给这门武学的定义,而之所以这门武学会沦落到江湖卖艺的都会两手的原因也在于此。

  它实在是太容易上手了,容易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,只要是一个粗通武功的人都可以练,而且效果很好,甚至不用多少时间,便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很大的强化,最明显的抗击打能力,如果你原本内功就够深厚的化,只要修炼一夜,一个普通人用尽全力砍你一刀的话,都可以毫发无伤,最多只是划破你的衣服,在你的身上留下一道白痕而已。

  可是,也就到此为止了,大多数的修炼者也就是能够修炼到这个程度,有一定深度的武林高手运用自己的内功,可以把这金钟罩的内功推动到另外一个高度,可也是有限,达不到传说中的那金刚不坏的地步。

  所以,这金钟罩虽有有名,但论起口碑来,却是比不上另外一种绝技:金刚不坏神功。

 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“难精”两个字。

  当金钟罩修炼到了一个地步之后,便再难深入下去,一来,是没有少林寺正宗的武学秘籍与修炼方法,二来,这金钟罩便是有了正确的修炼方法,修炼下去,进展也十分的缓慢,最要命的,这个金钟罩的瓶颈处的第五关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境界,对普通人或者是一般的武林中人而言,十分的有效,甚至可以说是神奇,可是对于真正的武林高手来讲,却也就是一掌的事情,如果不晋入更高的一层境界,这金钟罩是无法挡得住一流高手的。

相关小说